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 > 正文

互联网拆墙箭在弦上 私有流量生产力更大规模解放

以“屏蔽网址链接问题整治”为重点方向,分步骤、分阶段的解决大平台相互封杀,在监管部门的督促下,互联网拆墙箭在弦上。往大了说,是保护网民用户合法权益的初心,也夹杂着商业公司的竞合博弈:进展如何,效果怎样,相关猜测探讨很多,我们且看且珍惜。

同一命题,换个角度,在互联网拆墙、平台互通的历史节点,在竞合博弈和用户体验之外,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甚至个人创作者,能否找到成长机遇,更值得好好研讨。在笔者看来,倘若互通互联落到实地,比如微信开放外链,抖音、淘宝得多少便宜尚未可知,但对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作者无疑是最佳机会,套个时兴的概念,私有流量大有可为。

私有流量方兴未艾,倒也有新旧之分,分界点就是互联网拆墙。

拆墙之前的私域流量,是区隔于公域流量的互联网生产模式创新。

得益于微博、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快手号等账号体系的主流趋势,以及直播、算法推荐、社交互动等新媒介技术助推,大多数内容和商业平台从人工推荐走向算法展示,这也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让平台上的企业(商家)和创作者,把更多精力放在粉丝经济,运作自己的账号小生态,最终实现私域流量的留存和变现。

大网红、大主播就是成功的私域流量操盘手,惹来羡慕一片。但问题随之而来,由于大平台互相屏蔽的存在,即便是大网红大主播,也需要在各个平台分别开设账号,不仅付出更多成本,还要面临复杂的平台博弈。平台设墙,提高了创作者账号转移的成本,也就限制了私域流量的天花板。

说到底,拆墙之前的私域流量,通常对单一平台依赖度很高,是创作者+单个平台深度绑定的私域流量,就像那些大主播与平台闹掰的曲折故事,不绝于耳。从这个维度,互联网相互屏蔽,不只是巨头打架,也给了平台钳制“旗下”创作者的主观便利。

充满想象的是,互联网拆墙意味私有流量生产力更大规模解放。

平台互通,原则上消弭了创作者相互导流的大多数限制。只要技术条件允许,内容合情合理,创作者在一个平台创作,可以通过社交分发,实现全平台触达。这才是个人IP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双重优化,降本增效的同时,突破单一平台依赖的规模天花板。

这也难怪,最近有业内人士开玩笑:互联网拆墙后,创作者既不在A平台也不在B平台,可以完全打造自己的个人网站,然后分发到各个平台,这才是真正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这种构想过于理想化,人人建站的风潮已经消失在互联网历史长河中,大平台强生态是主因,也有个人建站的技术、成本和商业化等复合问题。私域流量可以插上梦想的翅膀,但绝非开效率倒车。

无论如何,私域流量将迎来后拆墙时代的绝佳机遇。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私有流量 互联网拆墙 平台互通 直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