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年度文学评论榜揭晓!2021花地文学榜入围名单公布

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2021花地文学榜”入围榜单今日揭晓。

该榜单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贾平凹担纲主席,60位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联合推出,包括年度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新锐文学六个文学门类榜单。

六大门类将各产生一位年度作家(作品),并特设“年度致敬作家”。结果将于11月中旬公布。

除上述六大榜单外,今年还将由门户网站管理者、网络文学作家、专家学者联合推选出年度网络文学榜单,于下周日公布。

2021年10月24日羊城晚报A9版

顿悟飞翔 恢宏灵动 共赴思想之旅
2021花地文学榜文学评论入围榜单

丁帆《从“五四”再出发》
(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

思辨理性融合艺术敏悟

以学者的睿智、批评家的犀利和散文家的敏锐,对五四以降的文化观念、文学流派,以及新时期重要文学作品与思潮进行了富有理论深度的探讨。

在批判哲学与历史意识的双重视域观照下,对现代启蒙意识、文学制度、文学史观等理论问题,以及乡土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新写实文学等文学创作展开批评,发掘阐释文学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底蕴,洞悉文学创作时代特征与作家心理特质,把握文学史内在规律与未来发展走向。

既善于从细微处揭櫫作家艺术表现之独到精妙,又擅长在生动的形象分析中提炼理性内涵,成就一种思辨理性与艺术敏悟高度融合的文化批评。

点评:管宁(《福建论坛》执行总编辑、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

毛尖《凛冬将至:电视剧笔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9月):

散点透视的逻辑美学

以“电视剧笔记”的形式,对近二十年中外流行文化史作侧面的形象勾勒和生动呈现。

八十多篇形制精悍、信息量惊人的观剧热评或酷评,以电视连续剧集方式按“四季”编排,仿佛是对电视剧发展史和个人成长史的双重叙事,暴露了一位“成瘾”的电视剧观众的强大胃口、饮食偏好甚至生活习惯,在对海量的素材或食材的精细品鉴中形成一整套富有个性和洞见的生活哲学与视觉美学。

看似零散、随性、机智的散点透视和评述,呈现出历史、逻辑、美学的系统性和统一性。

点评:伍方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广东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汪晖《世纪的诞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6月):

对主流学术话语的回应

以强大的思想能力、细致的分析,构筑了理解中国现代尤其是中国革命的理论框架,在断裂和延续的辩证关系中,革命的现代挣脱了普遍化的世界时间和历史叙述,而不断地将时势转化为主动的创造性能量,从而生成了面对历史与未来的自觉意识。

全书在古今之变的宏阔视野中把握现代中国的诞生,暗含着对众多主流学术话语的批判性回应,潜在地接通了当下的时代议题,显示了作者理解历史、把握当下、想象未来的理论关切和学术抱负。

点评:刘复生(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张旭东《批判的文学史:现代性与形式自觉》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

鲜明尖锐的文学史意识

收录张旭东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和文化思想论述的文章,饱含鲜明而尖锐的文学史问题意识,通过对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的细读,提出并探索构建“批判的文学史”,以一种“更为宽泛、包容、充满好奇心、乐于挑战自己的而非狭隘的、排他的、固步自封的文学史写作,力图在一个单一的、线性的叙事声音里编织起一幅较为复杂的、有其独立的哲学价值的思想图案”。

点评:于爱成(广东省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兼评协副主席)

张莉《远行人必有故事》
(作家出版社2020年5月):

远离理论腔和批评术语

作者视野开阔、别有识见,对当代的诸多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话题坦陈看法,既有深切的文学现场感,又有强大的文学史观照。

尤其可贵的是,这本书远离了理论腔和批评术语而追求随笔式风格,以感性的直觉和理论的凝视,对当代文学经验的分析独辟蹊径,敏锐、犀利又深具文学品质,把读者从懈怠与麻木中解放出来,也把一种独属于文学的新鲜、惊异感带到读者面前。

直率、聪颖、有力,感性与智性兼具,既构成与作家对话的可能,也获得了一种独立的文学品质,是对中国随笔式文学批评有效的继承。

点评:王尧(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张悦然《顿悟的时刻:张悦然的小说课》
(北京联合出版社2020年6月):

以“顿悟”呈现“神秘”

以“顿悟”来谈论小说写作,既是经验之谈,也是对许多著名作家写作诀窍的总结。小说写作固然需要艰苦的训练,也需要对生活经验的细察,但若无“顿悟”,则缺乏至关重要的灵性。

“顿悟”是小说写作的翅膀,它让平铺直叙于瞬间腾空而起,成为飞翔的精灵。无论是在人物塑造上还是在冲突营造上,无论是情节分布还是视角选择,甚至在叙述语言上,都是如此。从小说写作的这些基本面出发,讲述“顿悟”的艺术,将一种看上去有些神秘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出来。

点评:张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陈子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有“活气”而少“匠气”

这部独特而有趣的文献学研究新著,让人再次惊艳。作者凭借深厚学养与敏锐的观察力以及问题意识,深耕史料,以开阔的视野看待现代文学文献中的重要问题,高屋建瓴而又贴地飞翔。

通过涉猎不同的版本,从十个角度分别选取三至五篇长短不一的论文,展示中国现代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面向,有“活气”而少“匠气”,相当程度上体现了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中不易有的魅力。  

点评:钟晓毅(广东省社科院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平原《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唤醒述学文体意识

围绕声音与文字、文言与白话、大学与社会、论著与杂文等专深论域,系统研究、评骘晩清以降述学文体之创造,重温、鉴赏、憧憬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鲁迅、胡适等人别具一格的述学文体:

既有“谈话风”,又有“文人气”;既有论理家的手段,又有文章家的韵致;既繁复生动,又简洁含蓄;逻辑与文法、思想与诗情、传统与现代融汇一体。

该著开启美妙的语言之旅,唤醒述学文体的意识,树立有待超越的标杆,示人若干可行的通路:我们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术传统与述学文脉,不再“无家可归”。

点评:吴子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审)

姜涛《从催眠的世界中不断醒来——当代诗的限度及可能》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

让诗歌回归自主道路

这是一部兼具深度和探索性的著作,作者以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个案分析的方式,重新梳理了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并对“宏大叙事”和“个人叙事”这个重要的诗歌问题进行了独立的价值判断,对新诗发展中的许多难题和困境做深入的探讨,并对现实和未来诗歌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考。

诗歌是文学的王冠,在精神匮乏的时代,诗歌的意义尤其需要张扬。如何深入理解诗歌,让诗歌回归其自主道路,需要诗人和批评家们展开进一步的思考。

点评:贺仲明(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广东省作协副主席)

阎晶明《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9月):

诗性哲学新阐释

以独辟蹊径的视角和稳健扎实的研究方法,进入这部被认为是鲁迅最为深晦、玄奥的散文集中,大大拓展了研究《野草》的学术空间。

阎晶明秉持现实主义精神和从文本出发的原则,坚信这座汉语迷宫与鲁迅本人的物事有关,从而以“本事考”的方式,还原《野草》中鲁迅的现实背景,并探讨鲁迅是如何对现实的“本事”进行改造、变异,加以艺术升华的,从而对《野草》的诗性和哲学作出新的阐释。

阎晶明创造性地将“本事考”与文本细读勾连起来,既是他作为文学批评家追求有效性的一次成功的学术实践,也是他长年致力于鲁迅研究而启动的一次“箭正离弦”。

点评: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扫码投票】

今年“花地文学榜”还设置网络投票环节。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投下您心目中的一票,您的投票结果将成为专家评委终评的重要依据。

投票时间:即日起至11月8日。

投票规则:每个门类只可投一部作品,六大门类全部投完后才能成功提交。

投票提示:点击具体作品可查看评委点评,每部作品投票后可分享具体页面到朋友圈,推荐该作家作品。让更多朋友参与吧!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孙璇 胡泉 陈桥生
统筹执行:邓琼 吴小攀 朱绍杰 孙磊 黄宙辉 易芝娜 李力
视觉设计:杜卉

本项目由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2021花地文学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