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从十香园到春睡画院 广东近代美术何以得“风气之先”

赵浩公 《瓜果册》之九,1936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高奇峰《节瓜扇面》19x54.5cm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10月26日,《从十香园到春睡画院——广东中国画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分别展出。展览首次集中展示百余幅画谱、画稿,佐以多角度还原历史语境的民国报刊、书籍等材料,结合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珍贵的国画作品,尽力展现此时期国画教育的状况,将持续至2022年2月19日。

此次展览是2020-2021年度广东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岭南画派纪念馆联合主办,广东美术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和美术馆协办。

民国《名画日历》

多角度还原历史语境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两个展览呈现岭南画学从“十香园”走向“春睡画院”,从广东走向全国的历史轨迹。本次展览以岭南画派宗师居廉故居“十香园”为例,展现古往今来的传统中国画教育传承;从公立美术学校到私营画室的多种探索中体现出当时国画教学的争鸣,渊渟泽汇;透过岭南画派在教育上的传播与拓展感受其探索努力;以广东国画教育者在港澳地区的活动看其影响与延续。

展览分为文献展和作品展两个部分,其中,作品展选取的是此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国画教育者及其传人的作品进行呈现,不乏二级、三级文物。据介绍,本次特意挑选了岭南画家的瓜果题材作品,侧重体现不同画家对同类的题材的不同表现。

而文献展尽量搜集了国画教育的相关文献材料,结合不少民国书刊原件进行展示。十位艺术家的画稿、画谱是一大亮点,其中有一套民国《名画日历》原件,共计166张,由南洋烟草公司于1928年推出,其中画稿均出自潘达微、黄般若等画家之手,该日历被赞誉为学画者范本。

1929年《国民新闻》刊赵浩公《植物画谱》 黄大德供图

岭南画学的师承脉络

展览首部分呈现了岭南画学师承脉络的源头。1875年居廉在十香园设帐授徒,桃李满门,其弟子中以高剑父、陈树人最为影响深远。“师徒授受”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以居廉、居巢的十香园设帐授徒为例子展现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师徒授受在清末民初的状态。

作为岭南画坛重要的代表人物,高剑父在1923年创办春睡画院,其门下弟子众多,并多有成就,高奇峰的美学苑和天风楼也培养了多位美术人才。其中,高剑父在国画教育上持之以恒,不断发展,佛山市立美术学院、南中美术院、广州市立专科美术学校,其弟子后来陆续成为广东画坛上的中坚力量。

展览最后部分侧重强调了当下的大湾区视野。“香江承余韵”部分呈现了普济寺时期的春睡画院、香港美术学校、凤研楼画室、丽精美术学院等案例,以展现广东美术家在港澳地区的美术教育,突出他们在港澳地区对美术教育的延续,为香港、广东及海外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

赵少昂《鹌鹑、草、野菊》 117×30 1945年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高剑父画稿 黎明 黄咏贤藏

从“师徒授受”到美术学院

策展人陈烨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美术教育实得“风气之先”,本展试图探索广东画人在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的角色和作用。广东近现代中国画美术教育在实践之路上勇于革新、兼容并包,既具特殊性,又具典型性,与同时期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中国画教育转型之路形成呼应和对比,是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转型的关键案例。

中国画教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师徒授受模式,这种模式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迎来了挑战。20世纪初期,美术教育在西学东渐的文化语境下慢慢开展探索,1922年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创立,作为近代中国南方第一所官立美术学校,为广东美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岭南画派之外,其他不同的美术教育活动也以各自的方式进行着,广东中国画教学百花齐放,共同推进中国画教育的发展。

策展人强调,展览主题“从十香园到春睡画院”只是一个泛指,本次展览实则聚焦于20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教育这段历史。在十香园与春睡画院这两个个案的同时期,还有一大批国画教育者作出巨大的贡献,如努力建立现代教育机制的教育者、开办授课的画室群体、辗转不同教育机构的教育者等,他们促进了传统教育模式在社会变革语境下的转型。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画院 广东 风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