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百年公医,百十芳华!中山一院迎来建院111周年

中山大学北校园内的中山一院旧址“红楼”

2020年2月7日,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集结出发

著名寄生虫学家、中山医“八大金刚”之一的陈心陶教授受到毛主席三次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柯麟回到中山医学院任院长,兼任附属医院院长。图为柯麟(前排右三)与钟世藩(前排右一)、林树模(前排左三)、陈耀真(前排左二)等师生代表合影

一批珍贵的“老病案”首次展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许张超

图/中山一院提供

百年公医,百十芳华。

2021年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建院111周年。百余年厚重历史与红色基因,跨越两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医情怀,铸就了中山医的百年医魂。

心怀国之大者,始终敢为人先,正是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家国担当,中山一院牢记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初心使命,宗师巨匠人才辈出,奔走全球抗击疫情,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作出应有贡献。

立院为公,宗师巨匠辈出

11月11日,中山一院举行建院111周年庆典大会,并举行院史展、大型图片展,首次向公众展出中国医学史中多位国宝级教授的珍贵病案手迹,既清晰地向世人展现中山医跨越两个世纪的发展轨迹,也彰显了历久弥坚的中山医魂。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回顾中山一院跨越两个世纪的征程:“不移对公医本色的固守,不忘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初心使命,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家国担当。”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国立广东大学,随后广东公医医科大学(中山医学院前身之一)及附属医院(中山一院前身)并入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国立广东大学改称“国立中山大学”,医院自此成为中山大学附属医院。

中山一院早在其前身——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1910年创办之时就打上了深深的公益烙印。它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为公众服务的一家医院。其后虽经历13次更名,但“立院为公”的初心从未更改,这个初心是对孙中山“天下为公”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难当头、民生困顿之际,医院设立“赠医所”,不收诊金为穷苦百姓看病;抗日战争时期,师生辗转云南澄江、广东韶关等地办学行医,一路上治病救人无数,在当地至今仍是美谈。

100多年来,这里孕育了无数大医巨匠。医学教育家柯麟从这里走出,1951年回到中山医学院(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任院长,兼任附属医院院长,扛起华南医学教育的重担。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56位“一级教授”(笔者注:中国教授职称中的最高级别,一般是学界泰斗级人物)中有八位在中山医行医执教,当时被誉为中山医“八大金刚”,其中有曾被毛主席三次接见、消灭了血吸虫的寄生虫学家陈心陶,麻风克星秦光煜,儿科病毒实验室创始人钟世藩(钟南山父亲),著名内分泌学专家周寿恺……以学界宗师之力,奠医院发展之基。此后,中山一院名医名家辈出,以巨匠之力,撑起医院发展之干,并将中山医魂代代传承。

敢为人先,看老病案“讲古”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医人秉承“敢为人先”精神,敢闯敢试。中山一院填补了150多项省级以上技术空白,其中不乏亚洲、国际首创的技术。

在111年华诞之际,中山一院举办大型病案展,首次向大众展出国家一级教授“老病案”,包括梁伯强、秦光煜、谢志光、陈耀真等国家一级教授的病案手迹,以及邝公道、蔡纪辕、王成恩、朱家恺等名家收治病例和优秀手术记录。泛黄的纸张,流畅的字迹,让观者驻足良久——

1972年,中山一院完成全国首例亲属供肾肾移植手术,当时病人已七天无尿,其母亲和哥哥都愿意捐肾,但国内从未有过先例,“成功接上后5分钟,病人顺利排尿”;

1987年,世界首例100%烧伤面积病人在中山一院抢救成功,当时,烧伤面积达到90%以上的患者基本被认为无法救活,这个病人的成功救治,成为当年全国十大新闻之一;

2001年,中山一院成功分离国内首例、世界罕见的连头婴,“19个学科101名医护人员的手术团队紧张奋战了52个小时”……

如今细细读来,从这些病案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到当时的惊心动魄。

这些会说话的“老病案”,犹如时间长河中砂金闪烁,凝练了一代代中山医人的大医精神和创新努力。

中山一院留下的“技术创新”脚印扎扎实实——

1936年,谢志光教授首创髋关节特殊投照位置,被称为“谢氏位”;钟世藩教授创办中国最早的儿科病毒实验室;

1962年,在世界首次研究出同源无机骨和人造骨应用于临床;

1964年,成功为广州黄埔一工人施行世界首例断足再植术;

1972年,完成国内首例亲体肾移植手术;

1973年,成功研制世界第一台体外反搏装置;

1996年,顺利完成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

2000年,中国首个“第三代试管婴儿”在这里诞生;

2012年,国内首个新型周围神经修复材料“神桥”上市;

2017年,全球首创“无缺血”移植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临床;

2018年,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腹膜透析卫星中心“广州模式”……

守护生命,诠释医者担当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国家有召唤,中山医必有应。以医者之名,用生命守护生命。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前往救援的中山一院医疗队员徒步赶赴映秀镇,是最早挺进映秀镇的医疗队之一。

2003年抗击“非典”,中山一院“绝不漏掉一个非典病人,也绝不让一个医护人员倒下”,五个月里接诊、收治“非典”患者(含疑似病例)164人,500多人参与“专医专护”患者工作的同时,医务人员零感染。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中山一院131名医疗队员先后奔赴湖北武汉抗疫,为武汉保卫战作出突出贡献。“60后”护理专家成守珍是中山一院3000名“提灯女神”(笔者注:女医护人员)的代表,她三次请缨上武汉抗疫前线,方从武汉回,又战塞尔维亚,获颁南丁格尔奖章。被誉为“重症八仙”之一的管向东先后十次出征,从湖北到黑龙江、再到喀什,287天在抗疫一线担任“救火队长”。

中山一院还向塞尔维亚派出五位医学专家抗击疫情,在塞国走访了22个城市、84个医疗机构,行程超2万公里,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128场,被授予塞尔维亚保卫国家最高荣誉勋章,书写了新时代中塞“铁杆”情谊佳话……

医者情怀,奉献担当。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山一院迈过111年征程,将继续风雨兼程,一路追光。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中山 芳华 周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