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山东新一轮降雨影响秋收和秋种工作 女白领扛出4000多斤玉米

“天气预报广播明天又有雨了,看来早晨还得再早起一会儿去掰玉米,能多掰一点是一点。”10月7日晚,孙耿街道西肖村的肖老汉坐在电视机前深深抽了一口旱烟。

烟雾缭绕中,远处农田里枯黄的玉米秸秆在积水里挺立着,玉米穗挂在上面。独子在外打工很难抽身回家,今年16亩玉米秋收的重担只能落在年近七旬的老两口身上。连日来,多场降雨让不少玉米地里积水泥泞,常见的轮式联合收割机不能下地作业,只能依靠人工钻进玉米地,将玉米掰下来,然后扛到路边运回家。

10月8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切实防范强降雨天气对秋收秋种工作影响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市要进一步加强农机调度,对土壤过湿地块,要组织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进行抢收。目前,平时较为少见的履带式收割机更成为不少地区的稀缺品。根据气象部门预报,10月8日夜间起又将出现新一轮降雨,与前期降雨重叠度高,有可能会加重农田积水,特别是影响秋收和秋种工作。在这场极少见的气象下,老肖的玉米抢收战正在进行。

困在积水农田里的玉米

7日下午2点,随便对付了两口午饭,老肖来不及休息,和老伴骑上电动三轮来到村北头自家的玉米地。老两口穿上水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被放倒的玉米秸秆往里走去。新黄河记者现场看到,有的地块积水已经没过脚踝,一脚踩下去甚至整条小腿也会陷进泥里。

种了一辈子地的老肖连称:“今年雨水太多了。这是第一次在秋收的时候遇到这种天气,联合收割机进不去,三轮车更别提了。不能眼看着玉米涝在地里,再累再难也得收回家。”据济南市水文中心统计分析,截至10月8日9时,济南市今年以来累计降水量达1013.9毫米,列1950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位高,并创造多项纪录。其中,9月以来累计降雨量达286.4毫米,列历史同期第一位高。

老两口分工,老伴弓着腰掰玉米堆成堆,老肖装袋子再背到几十米外的三轮车上。“年纪大了,一袋子最多背50斤。”老肖说,背多了脚容易陷进泥里,走不快。“算上昨天半天和今天一上午,我们俩就掰了一块地的玉米,大约有一亩地。”今年他们总共种植了16亩玉米,仍有一半还没能收完。

记者走访了仁风、孙耿等街道辖区多个村庄,不少玉米地出现积水内涝现象,有的地块村民还开挖了排水沟,铺了排水管,但作用甚微,机械收割设备依然不能进入农田,只能依靠人工进去手掰肩扛。西肖村党支部书记肖拥军介绍,村里共种植了2000多亩玉米,其中过半已经收获。

女白领扛出的4000多斤玉米

年轻人在外工作,留守村里种地的主力多数是年迈的老人。国庆假期,也有在外工作的儿女赶回来帮助父母干上几天农活。“这种下地的苦力活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干了。”老肖话音刚落,另一位在地里收玉米的老人接着为年轻人辩解起来,“他们在城市工作也不容易,生活压力很大,我们只要能干动了就不会告诉他们。”

老肖家地块西侧是另外一块玉米地,记者注意到,有一名体型较瘦的女子,在相距四五十米的玉米地与水泥路之间来回背玉米,她身上穿着破旧红棉袄,头上包裹着纱巾,只露出两只眼睛,大半个身子沾满泥土。很难想象,她是一名在济南市区有着光鲜工作的女白领。

她叫肖玲,研究生毕业后从事销售行业,家中父母也均已年过七旬。“从上学后我几乎没有干过农活,往年秋收时父母也说没种多少地,而且有机器收割,不用回来忙活。可直到9月30日,母亲主动打了几个电话让我回来掰玉米,我才知道家里原来种植了近20亩地。”“85后”肖玲第一次看到自家望不到头的玉米地时,一下子坐在地头上,“我开玩笑跟母亲说‘真想一把火都烧了’。”

自10月1日起,肖玲没有休息过一天,更没有看过在济南的两个孩子。“我不记得几点干活,几点回家,只记得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回家,累到什么事情都不愿意想。”肖玲苦笑着说,有几天下雨也没歇着,披着雨衣在地里掰玉米。脚上穿鞋容易陷进泥里,索性只穿袜子走路比较方便。截至10月8日,她已经连续在玉米地里待了8天,用肩膀扛了4000多斤玉米。

改造普通收割机的尝试

在面临罕见气象时,也有村庄利用自身条件因地制宜抢收玉米。与西肖村等村庄有所不同,在位于济阳北部的李八村的农田里,能听到些许机器轰鸣的声音。

这里的土地属于黄河沙土,雨水含量不比其他地方少。为何有联合收割机进入玉米地?新黄河记者注意到,这辆收割机与普通收割机有所不同,即驱动轮胎换成了三角形履带,如同坦克一般行驶在泥泞土地上。

“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改造普通收割机。”李八村党支部书记康凯说,自9月中旬起,阴雨天气一直笼罩着田间地头,他们注意到尤其国庆期间雨水较多,而这也是地里玉米秋收的重要时刻。土地松软泥泞,收割机和运输车进入地头很容易陷进去,大家提出了将收割机轮胎改成履带的方法,增加与土地接触面积,避免收割机被困在地里。

有了想法就得尝试。康凯和村民在假期时找到技术员,购买零部件,尝试改装收割机。“这个过程整整用了四天时间。第一次下地尝试的时候,履带式收割机的效率与轮式几乎一样,大家高兴坏了。”

然而,履带式收割机能够进入农田,但是三轮车等运输玉米的车辆却很难进入,只能由收割机收完部分地块后,再运输到生产路上装进运输车。“整个收割效率还是受到影响。”即便如此,康凯还是和村民一起日夜抢收。“村里流转了近八百亩土地,我们集中收割后也会支援附近村庄。”此外,村里还购置了刻皮颗粒机和烘干机,方便阴雨天气及时收割存储粮食。

供不应求的履带式收割机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紧急通知中提到,近期中央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菏泽、济宁、聊城、济南、枣庄、泰安、滨州等受灾较重的市,这些市要积极对接财政部门,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尽快发挥资金效益。此外,各市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机调度,抓住天气晴好时机,组织跨区机收和社会化服务,加快抢收晾晒;对土壤过湿地块,要组织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进行抢收;机械无法下田的地区要组织人力收获,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确保颗粒归仓。

记者采访中发现,有外地车牌货车载着履带式收割机在田间地头寻找需要机械收割的种植户。“这些收割机有从安徽过来的,他们收割的费用每亩地260元,价格比以往高了两三倍。”村民说,这些收割机还不能粉碎秸秆,虽然能将玉米直接脱粒,但是这种阴雨天气下储存不易,很少有村民会选择这种设备。

本地是否有专用的履带式收割机,数量又有多少?对此,记者联系到潍柴雷沃农业装备授权的济南地区最大经销商卢何农机。“这段时间履带式玉米收割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成为不少地区稀缺品。”该经销商负责人卢何介绍,履带式收割机往年不会在省内销售,但今年遭遇极少见天气,工厂也在日夜赶工生产成品设备,每台售价在15万元左右。“章丘当地相关部门对购买该设备车主有两万元补贴,我们为了减轻车主压力还出台了分期贷款措施。”

卢何还介绍,目前在章丘和济阳等地均有十几台履带式收割机,他们也在积极与外地和厂家联系,往济南调运相关设备。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丁国彬)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降雨 秋收 秋种 普通收割机 玉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