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正文

全球快看:吉林省气象部门:情植白山松水  助推吉林振兴

连续十年被评定为驻吉中直单位综合绩效考评的优秀等次,这一份亮眼的成绩,是对吉林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充分肯定。

十八大以来,吉林省气象部门干部职工勇往直前,用奋斗书写吉林气象发展史上财政投入规模最大、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最快、气象灾害防御效益最为明显、公共气象服务普惠成果最多的十年。


(资料图)

主动融入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十三五”期间,吉林省气象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与农业农村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年来,针对农业生产主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率逐年增加,已达90%以上;农业气象信息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全链条,并通过《农事气象站》、新闻发布会、12582农信通短信、易农宝App、“吉事办”等渠道滚动发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作为防旱抗旱、防雹减灾的“硬核”手段之一,每到春播和出苗等关键期,空地立体联合增雨作业便会有序开展,为农作物抗旱减灾提供支撑。

今年年初,吉林省将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等重点工作首次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将省气象局纳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承担起省政府“重点项目33个工作专班”中3个重点项目的专班职责。

靠前发力 共筑防灾减灾防线

十年间,气象灾害未曾停歇。在台风“三连击”、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吉林的关键时刻,总能看到气象工作者坚守的身影。

2017年7月,吉林市永吉县13日和19日的两场降雨先后突破历史极值。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作出“降雨将有3小时间歇期”的预报结论。水利专家拿着预报数据计算出库量和入库量,确定把水库闸门开到最大,不需要开辟非常溢洪道。最终,降水时间和量级与预报吻合,泄洪区化险为夷。

近年来,全省气象部门监测预报服务力求从“精”处发力,气象观测数据传输率和可用性平均达98%以上,比“十二五”期间提高5%。聚焦主责主业,以“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为目标,坚决落实“早、准、快、广、实”要求,全方位应对防疫、防汛、防台风、防雨雪冰冻多重考验,交出一份又一份实打实的“成绩单”。

厚植绿色 绘就大美吉林画卷

绿色是吉林的底色,生态是吉林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资源。

立足省情,十年来,全省气象部门构建生态气象新格局,大力推进生态气象服务,推广应用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天气应用平台(SWAP)和“风云此刻”小程序,推进“吉林一号”卫星资料应用;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联动开展植被生态质量、城市热岛、沙尘和雾等监测,开展长白山生态气象质量评估服务;启用“卫星遥感智慧天眼监控平台”和“森林草原火情卫星监测服务平台”深化森林草原防火气象服务,适时发布防火气象服务专报;快速推进基于重点景区的冰雪旅游气象指数研究,研发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建立旅游气象指标体系……气象助力共绘“蓝绿交织”底色的目标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方兴未艾。

面向东部森林防火和林业生态保护、中部黑土地保护、西部农业抗旱和生态环境修复等需求,吉林省局紧跟国家战略,高位谋篇布局,将气象服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触角伸得更远,擦亮吉林冰雪、雾凇等金字招牌;空地一体化协同作业从以气象灾害防御为主,拓展到云水资源开发、森林草原防火等多领域;重点对长白山和查干湖等生态功能区、向海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雪)、防雹作业,多年来作业区范围内的水资源得到有效补充。

历史照耀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吉林气象部门将以学习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为引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持续贡献气象力量!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昕 通讯员 张晓霞 王灵玲 敖艳梅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服务 生态气象 气象灾害防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