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正文

央媒看吉林丨新农人、冬捕、东北年味 亮点纷呈

眼下的吉林,白雪皑皑,黑土地上层层白雪,在这片肥沃热土上返乡创业的故事登上新华网。

文中这样写到,天寒地冻里的人们没有“猫冬”,依然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之中,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多。近年来,在吉林省“吉人回乡”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吸引下,一批“新农人”回到家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几天,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的北夏家村,不少村民拿到合作社分红,高兴地去办年货。这些种地“老把头”在几年前不会想到,在一位大学生的带领下,他们在黑土地上找到了致富希望。

北夏家村曾是贫困村,村民靠种植玉米生活,收入普遍不高。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邵亮亮毕业后,2012年,他毅然回到家乡,发挥农学专业知识,带领村民调整种植结构,闯出新天地。

西兰花和鲜食玉米是邵亮亮选定的经济作物。他带领大家使用绿色种植技术,让高品质经济作物不仅受到国内市场欢迎,还卖到了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

为了更好地服务“新农人”返乡,吉林省积极搭建“吉人回乡”平台,各地精心搭建资金保障、能力提升、创业基地和载体驱动等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农民工人员返乡创业累计已近10万人,直接带动就业超过40万人。

吉林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作为吉林省的中心城市,它的变化与举措时时被大家关注!

《经济参考报》用一整版,报道长春“六城联动”开新局的多个场景,内容涵盖多领域、多行业,用实际数据体现“六城联动”的新举措。

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战略目标,长春市立足阶段性发展特点,在2022年开局之际,推出建设国际汽车城、现代农业城、“双碳”示范城、科技创新城、新兴消费城、文化创意城的重要部署,通过“六城联动”加快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推动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做大做强。

2022年,长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强链、补链”推动国际汽车城建设,一手“端饭碗”、一手“保菜篮”,助力现代农业城发展,定规划、抓项目建设“双碳”示范城,发挥科教和人力资源集聚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城,围绕新消费领域提升新兴消费城的消费市场活跃度影响力,以“筑基、提质、品牌”三项工程建设“文化创意城”……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集聚了发展优势,注入了强劲动能。

“止跌、回升、增长”。2022年,长春奋力追赶,克服不利影响,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市经济逐季好转,从上半年GDP增速在省会城市排名“垫底”,到三季度GDP增长8.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7和2.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4.2%,增速领跑15个副省级城市……连日来,记者走进长春的大街小巷、企业工厂,感受到“六城联动”激发出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冬捕一直是北方的一个特色,今天让我们跟随央媒视角,走进“龙湖腾鱼”的四平市。

眼下正值吉林省冰雪旅游旺季,四平市二龙湖的冰面上热闹非凡。祭湖醒网、马拉绞盘、古老而神秘的冬捕场景有序进行。伴随着“渔把头”一声高喊:“出鱼喽……”,龙湖腾鱼盛景在游客的欢呼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平市二龙湖风景区位于吉林省中部广袤的松辽平原上,河流纵横,谷地宽阔,气候温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冬季的二龙湖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四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铁晶说:“从新石器时期到辽金时期,考古发掘过程中,在四平市曾发现大量兽骨、鱼钩、网坠和贝壳等,这说明当时渔猎在先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渔工们身着传统民族服饰在冰面上不停忙碌,祭湖、醒网、凿冰、撒网,直至鲜鱼跃然冰上……顷刻间龙湖腾鱼,鲤鱼、鲫鱼、鲶鱼、草根……一网尽收,现场观众零距离体验冬捕的乐趣。

随着大网的捞起,本届冬捕节的焦点——头鱼随网而出。在拍卖仪式上,头鱼经过激烈竞拍,最终以1999999元的成交价格被吉林省一家企业拍下。

临近春季,吉林各地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迎接春节到来,下面这场春节音乐会绝对给您带来属于吉林的特色体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视频新闻《在零下20°度的夜里来一场东北的春节“音乐会”》,视频中原汁原味展现当下东北特色,热闹的东北秧歌,搭配上手绢民族舞,一串诱人的冰糖葫芦,这就是东北的年味!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曹逸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国际汽车城 返乡创业 科技创新 文化创意 现代农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