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杭州东站“克隆”出虚拟东站 构建数字化运行场景

“综合压力指数49,这是根据多个场景算力得出的;区域拥堵指数小于1.7,说明周边交通畅通……”杭州东站指挥室里,工作人员实时关注着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色块和闪烁的数据。他们告诉记者,这些动态显示着候车大厅人数、进出站人数、周边交通的数据,也是过去40天春运时间里,指挥整个东站上千名工作人员护航乘客回家路的重要依据。

对这个浙江“第一门户”来说,今年春运极不平常——春节前夕,杭州疫情来势汹汹,全城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峻形势。春运期间除了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外,杭州更是频繁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疫情防控、防寒抗冻、疏堵保畅三重压力叠加下,杭州东站经受住重重考验,拿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共到发列车2.1万班次、旅客745.93万人次,为旅客营造了安全健康的出行环境。其中,共筛查19600趟途经中高风险地区列车信息,妥善处理重点人员2278人次。

这些数据,究竟如何被精准筛查出来?又该怎样保障大家有序入杭?

事实上,杭州东站背后藏着一个“克隆”出的虚拟东站,集成30个系统2557项数据、6万余个设施设备,可以实现实体东站与数字东站虚实交融、精准映射。在杭州东站枢纽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看来,有了这套数字孪生系统,安全防控便从事后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实现机制重塑、流程再造、效能显著提升,达到精密智控、有效减负。

系统里有一张防疫流程图,成了“抗疫标兵”:一方面,在地图中以红黄两色标注全国中高风险城市,并结合途经中高风险地区铁路班次信息及省市区防控办防疫政策信息,实时锁定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入杭列车,提前布设力量、精准核查,筑牢高铁枢纽疫情防控关口;另一方面是针对健康码异常人员、行程卡带星人员、重点区域来杭等人员,都有一套完整且详细的处置流程。比如,发现重点人员后,旅客通过刷身份证便可将相关信息自动录入转运系统,同时现场工作人员通过“转运码”对相关重点人员进行身份甄别、转运、移交,所有数据边流转边记录、可溯源可共享,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填表、防疫也滴水不漏的三重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后台工作人员对疫情防控的全局一目了然,可以在任何时间查看任意防疫点位情况,并进行三维可视化指挥管理,实现复杂东站的快速响应、精准指挥。

除了常态化防疫,春运期间东站每天人流量接近20万人次,且这里汇集高铁、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如何保障旅客的安全出行?

据介绍,东站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进出站人数、周边道路拥堵指数等关键指标,“闻数而动”,分级采取引导管控措施,让旅客快进快出、车站有序运行。比如说,进站一公里的交通情况,系统与线下完全同步,所见即所行,既可以纵观全局,也可以精准聚焦到每一个路口、每一米路段的情况,让管理有的放矢。

针对春运期间低温、雨雪、寒潮等恶劣天气,东站同样细化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做好抗雪防冻各项应战工作。这背后的功臣当属东站的“枢纽气象微站”——其分为防汛响应、防台防风、防雪抗冻三方面,并设置降雨量等关键指标,通过与城市气象等不同层级数据碰撞,实现气象信息“站城一体”、实时预警,做到准备快一步、介入快一步、抢险快一步,以预见性防御,将莫测的气象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无论是实现疫情的有效防控,还是保障旅客的安全出行,通过一个个微观镜头,我们能感受到,一个依托数字孪生系统变得更加聪明的东站。如今,杭州已经迈入“亚运时间”,杭州东站作为杭州的重要门户,将继续通过构建数字化运行场景,运用数字孪生的理念、方法、机制,全方位提升东站的服务理念、服务设施、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打造世界感知杭州的重要窗口,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科学管用的“未来枢纽”建设标准,为探索高铁2.0时代全国高铁枢纽建设提供浙江方案。(记者 李婷婷 上城微融圈 陈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杭州东站 虚拟东站 数字化运行场景 数字孪生系统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