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揭阳“学霸”缓读博士,矢志投身军营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通讯员 张超

无双国士故里红色血脉浓。近日,“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的家乡——广东省揭阳市新寮村的一件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已考取博士的“学霸”黄弘,决定缓读博士,报名应征义务兵!

黄弘是黄旭华院士同村曾孙辈,他从小就是十里八村乡亲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高中毕业考上华南师范大学,本科四年拿下教育学和管理学双学位,继而被保送到本校攻读社会学硕士研究生,2021年8月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黄旭华院士的侄子78岁的黄国平打电话向远在北京的堂叔报喜,“咱们村的黄弘考上博士,新寮村的后辈也出高级人才了!”一个山村农家子弟,能考上国家名牌大学博士生,将成为令人仰慕的高级知识分子,毕业后还能到大城市找上一份舒适、稳定的工作,是多么的光宗耀祖!

正当亲戚朋友和同学们认为他会沿着这条常规道路走下去时,黄弘做出惊人选择:缓读博士,报名参军。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沿着黄旭华老叔公的红色足迹走下去!”先进榜样总是那么有“磁力”,“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的事迹一直在鼓舞着全国无数的年轻人。

“一个国家落后,必定挨打,一个国家的士兵如果不强,那要受人家的欺凌,一个国家的国防不强,一定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希望同学们积极起来,携笔从军,为我们国家军队的建设贡献力量。”2019年,黄旭华院士对广大学子的深情寄语,作为同村后辈的黄弘,感受更为直接深切,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他要成为黄老期待的,推动“国防强”的那些“强兵”队伍里的一员。他坚信,高学历高素质兵员是实现这个强军“大厦”的夯基之石!“人的一生有许多次选择,但当兵的机会仅有一次,错过了就终生遗憾。参军就是报国,是一个热血青年最应该最值得做的事!我也最不愿过平淡无奇的日子,向往充满激情的军营生活,就像海浪拍打礁石激起飞溅水花那样怒放。”黄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其实,黄弘参军报国的愿望,在心底深处酝酿已久,越酿越醇,更像在炉膛里燃烧的火苗,愈燃愈炙。但他当兵的愿望也曾山穷水复。

1996年出生的黄弘,2020年24岁研究生在读想当兵,还没毕业;2021年25岁研究生毕业想当兵,已超龄;想考军队文职人员,一时没有合适的专业……他一筹莫展。“难道,自己就这么与从军报国心愿失之交臂了?”今年,国家出台新政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应届毕业及在校生放宽至26周岁。这一放宽,简直就是为黄弘及具备硕士研究学历的“黄弘们”“量身定做”的,他终究能赶上报名参军的“末班车”了。

2022年春季,黄弘来了!经过严格的体检政考,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位准新兵,成了揭阳市建市30余年学历最高的应征青年。然而,也有一些人却替他感到惋惜,甚至不理解。他母亲林芬一位同事讲过:“你儿子有硕士这样的高文凭,去报考一个公务员不难,比当兵实惠。”还有的说:“能考上博士很难得,现在不去读,给将来学业深造增加了变数,可惜了。”还有一个现实摆在面前,26岁啦,才来当义务兵,会不会太晚?

面对这些,黄弘没有动摇。学业深造的机会还有很多,再不当兵就要留下终身遗憾!黄旭华和他的科研团队,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从“0”开始研究核潜艇。自己的军旅也是从“0”开始,黄弘愿意再次站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身边的榜样最易学,影响力也大,黄弘期望到部队后,能在这个特殊环境中,学到许多在地方学不到的综合本领,他坚信这些东西是一笔无形精神财富。

黄弘从小受到军人世家的熏陶。他的家族有9人当过兵,爷爷黄海文现年85岁,1958年参军;舅父林新发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头向国门悬,血往军旗洒;叔叔黄树平1989年入伍到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这些有血缘亲情的当兵前辈,给了黄弘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加上自己,算是三代军人,为国尽忠。黄弘从9位穿过军装的近亲属身上,看到军人特质;守纪律,有正气,肯吃苦,讲奉献。这些优秀品质,是在军营这个特殊“熔炉”铸就出来的,很多优秀军人即使退役回到地方后,这些渗进骨髓里、血液内的气质,却永远不褪色。

3月9日,揭阳市榕城区举行阳光定兵大会,黄弘作为“准新兵”代表发言。军营的大门已经向他打开,3月20日,他将奔赴陆军某部,踏上军旅奋进路。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