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140万尾鱼苗入海,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悦

图/受访者提供

早春时节,正是鱼苗生长的黄金时期。近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基地、广东农技推广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轻骑兵团队在惠州大亚湾海域组织开展增殖放流活动,140万尾黄鳍鲷、鞍带石斑、斜带石斑、豹纹鳃棘鲈鱼苗种在基地码头入海,为海洋渔业资源增殖和水域生态环境修复赋能助力。

增殖放流是指采用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苗种、亲体等活体水生生物的活动。增殖放流功在当代,资源养护利在千秋。

据了解,广东省已制定了《广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规划》《广东省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指南》规范海洋生物增殖放流,并且每年制定海洋生物增殖放流实施方案,根据不同水域增殖放流功能定位科学安排放流物种、数量和结构,推动增殖放流工作科学、规范、有序进行。

其中,《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还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水渔业资源增殖站,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基地每年都会承担国家、省、市下发的增殖放流项目,将海水鱼、虾、贝等人工苗种投放于广东海域。

此次增殖放流苗种均是由基地精心培育的大亚湾海域本土品种,并按《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范性要求,对苗种规格、质量进行把关,确保放流的鱼苗种健康、有活力且经官方检疫合格。

据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基地负责人介绍,2022年,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基地将继续在不同时段安排增殖放流活动,预计将超100万尾鱼苗、1500万尾虾苗放流至广东海域,确保增殖放流在改善和优化广东海域水生生物资源结构中发挥作用。

截至目前,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基地已累计在广东省各海域增殖放流了各类海水鱼苗超2600万尾、虾苗2.7亿余尾、紫海胆30余万粒、翡翠贻贝200多万粒,为广东省海洋生物资源的修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 农技服务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