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附子是扶阳的重要药物,能温补肾阳,振奋心阳,去表里之沉寒。现将其应用列举如下:
一、附子用于急性热病:《伤寒论》是一部治疗热病的专著,其中少阴病四逆证是以阳气衰微、四肢厥冷为主证,仲景重用附子以回阳救逆。目前临床在遇到急性热病危重时都用西药抢救,而中药附子除制成针剂用于心律失调外,一些急性传染病很少想到用附子。如麻疹,一般认为是热毒,以清凉宣透为主,当麻疹肺炎合并心衰时,则加用附子温阳强心;对白喉的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但当白喉外毒素引起中毒性心肌炎而出现心脏危象时,就必须在养阴清热方中加附子,以强心防脱。
二、附子用于脱水:霍乱、吐泻引起脱水,需要补液。吐泻伤阴,口干瘦瘪,固然表现为明显的阴虚,其实阳也随之而虚,如手足冷、脉细弱。有时补阴反而增加腹泻,此时需要用附子理中,才是治本之策。
三、附子用于黄疸性肝炎:黄疸病人小便发黄并不都是湿热。很多黄疸病人有明显的倦怠、纳呆、泛恶、脉细迟等表现,常用茵陈术附汤、茵陈附子干姜汤治疗。湿邪行热化趋势时,则同时加大黄,即使大便稀溏也可用,目的是使邪从下达,退黄更快。
四、附子用于血证:附子与桂枝同是温热药,但桂枝易动,而附子则能走能守。故血证不忌附子。即使大出血也可根据血脱益气、阴阳互根的原则使用附子。
五、附子用于高血压病:髙血压病人中脉细、夜尿频数者不少,特别是第二、三期的病人,这类病人常常表现为“上盛下虚”。附子温下,常可使“上盛”减轻,此即“引火归原”。
六、附子使用的久暂问题:附子是有毒性的,主要表现为心肌损害引起心律紊乱。根据《内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旨,附子确实不宜久服。但实际上附子经过严格的饱制,特别是给予先煎、久煎之后,其毒性大部分已被破坏,而其治疗作用依然存在。如云南、四川一带不少居民,到冬天常用大量:生附子煮肉吃,他们对附子就有较大的耐受性。阳虚体质的人虽久服附子,也很少有毒、副反应。因此,附子应用的久暂问题,还与地区、体质等有关。
七、附子使用的季节性问题:有人认为附子性温大热,故冬令天寒用之适宜,夏日天热用热药就不合适。其实,正如冬天可以用寒凉药一样,夏天也可用温热药,该用就用,所谓“有故无殒”也。如夏日伤暑大汗出,必然伤阳,甚至亡阳,此时就须用附子。
总之,附子的适应范围是很广的,其功用则以扶阳为主。附子不但能去表里沉寒,还能制伏虚火、引火归原;与补气药同用可追复散失之元阳;与补血药同用能够救阴;与发表药同用能开腠理与利湿药同用则化水湿与清热药同用可泻火而调阴阳。因此,应用附子时不一定要肾阳虚等诸证悉备。对于典型的阳虚病人,当用附子者,自必用之。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