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娱 > 正文

世界读书日!南京“世界文学客厅”正式开放

2022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中央电视台等平台以世界文学客厅为主会场,面向全国推出文化专题节目《品读中国·南京》,引起热烈反响。以此为契机,南京文学空间网络建设的枢纽节点——世界文学客厅正式对外开放。即日起,市民可通过小程序线上预约场馆参观、馆内活动,在这南京新地标品读“文学之都”的魅力。

南京文学空间网络建设的中心和枢纽

谷雨已过,即将进入立夏时节,古鸡笼山下东南角一个3000平方米的院落,已被改造成南京“世界文学客厅”。1500多年前,这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学馆所在地,而今,这里是南京文学空间网络建设的中心和枢纽。

2019年10月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都”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框架下,一个文学赋能计划在南京世界“文学之都”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牵头指导下开始推进,南京“文学之都”场所网络建设启动。具体承担这个文学场所网络打造工作的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副秘书长、文投集团创意中心董事长王文溪介绍,根据《南京“文学之都”建设规划纲要(2020-2023)》要求,南京将以“1+N+X”为框架,建设众多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学空间,而这次开放的世界文学客厅,就是网络中的“1”。

作为城市文学空间的重要枢纽,文学客厅将承担南京“文学空间”城市空间建设引领性的作用,打造文学之都的城市客厅、交流展示中心、文学创新活动的试验场,展示南京的文学文脉和作为“天下文枢”的独特地位,同时链接全市文学空间与地标,建立数据共享系统,促进文学互动展示体验与文学创作创新。

5个展区展项体现古都文韵传承与创新空间的设计寓意

从地铁3号线鸡鸣寺站5号口出,一路往西,路过小公园后,隔着马路就能一眼望到绢黄色如古书般的墙,外墙石板如竖排中国古籍书页,那就是文学客厅的主楼展馆。

“文学客厅以起、承、转、合的框架布局,将南京千年文脉的文学源起、传承创新、文城转换、生活融合四个理念,嵌入到院落的建筑空间。”王文溪介绍,11米高的主楼展馆分上下两层,分设文·脉、文·码、文·枢三个主题展区,配合院落内文·房、文·创共五个展项,体现古都文韵传承与创新空间的设计寓意。

若从主馆入口处进,大门上一幅“金陵六朝松图”将跃入您的眼帘,与一旁不远处的六朝松遥相呼应,体现南京文脉的千年传承。走进主馆大厅豁然开朗:近10米高通顶,吊顶一个DNA双螺旋设计的艺术构件,展示的是主馆“文·码”理念,金陵、秣陵、建康……南京的曾用名依次被镌刻其上;仰头细读,构件上还刻印着从结绳到0101二进制文字演进的文码符号,画面首尾相连,象征着南京文脉的生生不息。

“文·脉”的诉说在一楼展厅东侧,以一块出土于越城遗址的陶三棱锥为起点,金陵千年文脉“流淌”出一个长条形展台,其中南京文学大数据平台加持的数字化展板可随时丰富更新内容,这里可读到自公元280年至今对南京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近千条文学事件,而另一面展板则有文都作家、阅读、名著、城市等八大文学专题。

主馆西侧是第三个主题展区“文·枢”。迎面墙上一面大显示屏,正演绎着一张以南京文学地标织起的南京“文学之都”城市空间网络图。拾级而上去往二楼,一整面墙正在告诉你,南京与其他文学之都城市,以文学为纽带开展的交流与互动成果等。

出主馆后行十数步,即见一冠名十竹斋的小书房。400年前,曾寄居南京鸡笼山侧的明末篆刻出版家胡正言,因院种竹十余株,故名其居室为十竹斋,其用拱花等技法印制的《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等,迄今仍是收藏珍品。如今,十竹斋被“搬”来这里,一入小书房,便见门侧墙上展示的一套刻板工具,“文·房“理念在这里体现。出小书房,越过院中小径,小院北侧的“文·创“小店此时已茶香满室,这里布陈着南京文化文学书籍、文创产品及最里间的休闲休憩互动区。露天交流活动区“文学之都·声音邮局”装置格外引人注意,人们只要在亭子里扫码,便可以录一段自己的声音后,可打印出一张声音明信片,现场就能寄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聂龙妃)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世界读书日 世界文学客厅 文学之都 南京文学空间网络建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